红旗河狂想曲:万亿项目为何沦为最大科幻剧本?
七、历史教训:南水北调的“打脸现场”
当年南水北调中线号称“2008年通水”,结果拖到2014年,预算从920亿飙到2100亿! 就这还是在平原施工。换到青藏高原,工期怕是要突破《愚公移山》的更新进度——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水利部早就表态:“从未规划红旗河”。[[用户原文]] 这相当于官方认证的“科幻项目”,某些专家却还在高校兜售“水权梦想”,建议改行写《三体》续集!
八、替代方案:放着现成的肉不吃,非要修仙?
新疆北部伊犁河年径流228亿,额尔齐斯河119亿,完全够当地开发。[[用户原文]] 更现实的“云运河”方案利用季风调水,成本不到红旗河零头。 有近路不走非要绕地球一圈?这操作堪比开着歼-20去菜市场买葱!
九、终极拷问:谁在导演这场“水权狂欢”?
课题组由6院士12教授带队,听着唬人,但水利部压根不认账。 更魔幻的是,核心方案至今未公开,活像在搞“量子调水”——你不观测的时候它可能存在?
说白了,这就是场“学术行为艺术”:既赚课题经费,又刷存在感。真要落地?建议先给喜马拉雅山装个水龙头!
结语:
红旗河的本质,是用21世纪的技术复刻“秦始皇修长城”的野心。但别忘了,长城挡得住匈奴,挡不住生产力规律。与其幻想“水漫大漠”,不如脚踏实地搞节水农业、生态修复——毕竟,把新疆变成赛博朋克水世界,不如让现有绿洲多活几代人。
这工程真要上马,建议改名叫《流浪地球2.0:带着雅鲁藏布江去火星》。毕竟,在科幻片场里,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