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博弈:一场注定"离不掉也过不好"的豪赌
四、终局猜想:没有赢家的持久战
当笔者复盘这场世纪博弈时,忽然想起冷战时期的美苏"导弹危机剧本"。但今日的美伊对峙远比当年复杂——特朗普既要维护"美国优先"的面子,又得顾忌中期选举的里子;伊朗既要保住核能力的底牌,又不能真的跨过拥核门槛。这种微妙平衡,注定了双方的博弈将陷入"打不破、谈不拢、离不掉"的莫比乌斯环。
国际社会的调解努力更像是绝望的止血带。欧盟特使穿梭德黑兰与华盛顿的身影,总让人想起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中俄提出的"分阶段解禁"方案,在双方"全有或全无"的要价前沦为外交行为艺术。就连联合国核监督人员的报告,也被双方各取所需地解读成"合规证明"与"违约罪证"。
这场豪赌最终可能催生现代史上最荒诞的结局:美国默许伊朗成为"准核国家",换取其永远不进行核试验的承诺;伊朗则默许美军继续驻扎波斯湾,换取制裁网的局部松动。但看官们切勿忘记,2018年特朗普撕毁协议时埋下的信任毒刺,至今仍在谈判桌下隐隐作痛。或许正如哈梅内伊所说:"与美国人谈判,就像在流沙上建宫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轰然倒塌。"
当波斯湾的夕阳再次染红霍尔木兹海峡,笔者耳边又响起特朗普那句著名的谈判格言:"最好的协议,就是让对方觉得自己赢了。"只可惜这次,波斯雄狮与白头鹰都太想要那个"赢家"的虚名。这场没有终点的胆小鬼游戏,终将成为21世纪地缘政治教科书上最昂贵的案例——昂贵到需要用整个中东的和平作为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