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要对华出手,却遭自家港口业群起反对
四、 自断生路:落后十年的赛道,如何追赶?
那么问题来了,明知自家产业空心化严重,明知短期内毫无替代可能,明知加税只会自伤筋骨,为何北美当局还要在落后近十年的赛道上自断生路?
“重振制造业”的政治秀: 表面理由冠冕堂皇——“扶持北美制造业”。 然而,正如北美港务局协会一针见血指出的:加征关税不会凭空创造出北美国内的起重机制造业! 重启一个消失四十年的高端制造产业链,谈何容易?这需要巨额资本投入、重建供应链、培养熟练工人,绝非一纸行政命令或高额关税就能一蹴而就。 资本家面对高昂成本和漫长周期,意愿几何? 北美劳动力市场更倾向于科技和服务业,重启重型制造业面临人才瓶颈。 即使有报道提及北美联合日本三井造船意图重启生产,
其成本、周期、产能能否满足需求,能否与东大竞争,都是巨大的问号。现实是,北美能造出来,至少得10年!
政治报复与“精神分裂”? 有观察敏锐者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特朗普在访问中东期间曾表达访华意愿,但未等来邀请函。 随后不久,这100%关税的提议就浮出水面。 这让部分分析认为,此举带有明显的报复性色彩,“怎么看都像特朗普的恼羞成怒,都像赤裸裸的报复”。 更有评论直指其政策“精神分裂”:一边在瑞士谈判试图降低关税,转头又对东大起重机加征重税,与刚达成的贸易协议背道而驰。 这种基于个人情绪或短期政治考量的决策,与其宣称的“战略目标”南辕北辙。
低估对手,误判形势: 北美决策层似乎严重低估了东大在全球起重机市场和造船业的硬实力与不可替代性。 上海振华重工占据全球起重机市场七成份额,技术领先,产品性价比极高。 其业务早已多元化(智能港口、海工装备、特种船舶、桥梁等),北美市场对其整体业务影响不到10%,“条条大路通罗马,早就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了”。 北美试图通过关税壁垒将其排除,结果只能是迫使港口转向成本更高的第三国设备(如果存在且能供应),进一步压缩北美港口利润,威胁航运效率和供应链安全, 最终仍是北美自身承受“伤敌一百,自损一千”的苦果。
产业空心化的苦果与甩锅逻辑: 深层次看,这暴露了北美制造业长期空心化的恶果。 其商船产量和全球市场份额极低,连港口核心设备都需100%进口。 面对产业凋敝,一些政客形成了奇特的“逻辑闭环”:产业空心化怪东大抢饭碗,科技落后怪东大偷技术。 这种“强盗逻辑”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将内部矛盾向外转移,最终让本国企业和民众吞下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