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恫吓普京,两艘核潜艇已抵达俄后院
二、普京的“免战牌”:为何突然示弱?
就在特朗普核潜艇锁喉之际,普京却出人意料挂出“免战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紧急表态:“美俄绝不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 这一反常态的软化,令全球愕然。毕竟,就在数日前,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还强硬回击:“俄罗斯保有苏联时期的终极核打击能力,美方的每一次警告都在将世界推向战争深渊。” 普京为何在此时退缩?背后有三重玄机。
第一,核威慑的冰冷现实。特朗普的核潜艇不是摆设——俄亥俄级搭载的潜射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隐身技术让它们如深海幽灵,俄反潜系统难以及时拦截。前美军指挥官警告,两艘潜艇的核火力足以“灭国”,普京深知硬碰硬无异于自杀。 第二,国内压力。俄罗斯经济已因乌克兰冲突疲软,若再升级对抗,民生将雪上加霜。拉夫罗夫透露,俄美自年初就乌克兰问题进行了实质性讨论,取得了一些成果;普京不愿在关键时刻葬送谈判窗口。 第三,战略算计。普京挂“免战牌”,实则是以退为进——避免直接冲突,却暗中集结北极核力量。证据显示,8月1日深夜,俄罗斯的“北极核利剑”也悄然出鞘,形成反威慑。 看官们,这非懦弱,而是老谋深算:普京在等待特朗普的“审判日”8月8日,届时若美方施压失败,俄方可借机反扑。
然而,“免战牌”背后藏着巨大风险。克里姆林宫的“不可预测性”被西方情报界视为定时炸弹——梅德韦杰夫的强硬言论绝非个人发挥,而是反映俄决策层对西方的极度不信任。 普京的沉默,反而加剧了误判可能。笔者提醒看官:当核大国的红线被公开践踏,民族主义情绪极易引爆,那“免战牌”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