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陷落撕开乌最后防线,揭开普京三重布局
地火焚城:红军城陷落撕开乌克兰最后防线,普京三重布局锁定战后秩序
笔者亲历战场十七载,未见如此惨烈巷战——乌军士兵蜷缩在渗水的矿井隧道里,俄军敢死队的扩音器播放着钻头轰鸣,黑暗中的心理战比温压弹更致命。当第68猎兵旅上尉在社交账号留下“这里没有英雄,只有谁先被黑暗吞噬”的绝笔,红军城战役已成俄乌战争绞肉机的最终章。且随笔者剖析这场改写东欧版图的血战。
一、矿井下的闪电战:俄军土法破局撕裂钢铁防线
8月1日乌军西撤令背后,是教科书级的非对称打击。俄军摒弃昂贵高科技装备,用三类“百万美元级”土法战术摧毁西方千亿防御体系:
钻地攻心术:借苏联遗留煤矿隧道(直径仅1.5米)匍匐渗透,7月29日敢死队突袭乌军第68旅指挥部。此战术源自2024年9月俄军切断红军村补给线的经验升级,但本次纵深突进达11公里。
尸体诡雷阵:在乌军撤退通道布设压力感应炸弹,伪装成阵亡士兵遗体。一名撤退中的乌军炮兵在日记控诉:“我们拆超市货架焊反坦克桩,却挡不住自己人的尸体爆炸”。
风筝侦察兵:为规避电子干扰,俄军用系留风筝搭载摄像机监控战场。此原始手段竟让乌军“柳叶刀”无人机反制系统彻底失效。
更致命的是立体绞杀链:ODAB-1500温压弹先抽空地下工事氧气,7月28日单次轰炸致第25空突旅整排窒息;随后数千架自杀无人机收割残军,单日摧毁目标超120个,乌军防空导弹库存彻底归零。至8月3日,乌军第155旅减员67%,120人连队仅存38名伤员,被迫征召未成年人与60岁以上老人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