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火雨下的无声歼灭:透视俄“围点打援”战术
钢铁火雨下的无声歼灭:透视俄军“围点打援”战术的死亡方程式
笔者按:当两个机械化营未闻枪声便化为废铁,现代战争的杀戮逻辑已彻底颠覆。看官们且随笔者穿透顿涅茨克硝烟,拆解这场教科书级的“非接触歼灭战”。
一、战场迷雾:沙别利基夫卡村的死亡陷阱
8月下旬,顿涅茨克州克拉马托尔斯克方向,乌军第156机械化旅兵分两路驰援红军城。其先锋两个机步营沿T0514公路突进,却在沙别利基夫卡村郊外遭遇毁灭性打击——未睹敌影,已葬火海。俄军以电子侦察锁定行军路线,预设炮火覆盖区与无人机猎杀区,乌军装甲纵队瞬间陷入“钢铁熔炉”:坦克炮塔被掀飞,步战车在铝热剂中扭曲,兵员甚至来不及下车便与载具共焚。
此役绝非偶然。俄军依托红军城外围钢筋混凝土工事群构筑“磁石防线”,诱使乌军不断投入援兵。看官们需注意: 红军城(Krasnohorivka)已成俄军“绞肉支点” ,半年内吸引乌军8个野战旅填线,却仍被俄军撕开30公里纵深。当乌军第47机步旅、第25伞兵旅在巷战中耗尽锐气,俄第5摩步旅闪电穿插至补给线侧翼,终将“围点打援”升格为“系统性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