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强闯编队,中俄联动上演“双刀锁喉”!
二、不速之客强闯编队,中俄联动上演“双刀锁喉”
8月中旬,巡航编队劈开太平洋中部深蓝。此时,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艘“高波”级驱逐舰(舷号成谜,笔者姑且称其“浪速幽灵”)悄然尾随。看官须知,国际海域跟踪监视本是常态,但此舰偏要玩火——无视中俄双语警告,竟妄想“加塞”切入编队核心阵位!
刹那间,东大“绍兴”舰舵轮猛转,舰艏劈开巨浪,一个教科书级的大角度机动抢占“浪速幽灵”航向正前方,以舰身横压实施航路管制!几乎同时,俄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甲板轰鸣,Ka-27反潜直升机腾空而起,如猎鹰扑食般俯冲至日舰桅杆高度,机腹紧贴浪尖在其舰艏、两舷反复穿梭。旋翼卷起的狂暴气流,将甲板人员逼得踉跄难立。两舰一机,前后夹击、上下封堵,硬生生将“浪速幽灵”困入“海上铁笼”!日舰雷达屏上,中俄舰机信号如绞索收紧,最终只能狼狈转向,消失在茫茫水天线外。
三、破防的何止舰船?战略互操作性惊碎岛国算盘
看官要问:区区驱离行动,何以令日本朝野“集体破防”?答案藏在细节里——
秒级协同暴露底蕴:“绍兴”舰机动与Ka-27升空几乎同步,证明中俄编队共享实时战术画面,指挥层级扁平化到“舰长-飞行员”直接联动。这种“脑波同步”的互操作性,远超日美情报界“中俄数据链兼容性不足”的预判。
装备性能颠覆认知:052D驱逐舰的敏捷性让“高波”级望尘莫及,而俄军直升机超低空掠舰的胆识,更彰显飞行员对装备极限性能的掌控。日方原以为“高波”级可凭借吨位优势施压,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战略意志穿透大洋:中俄舰机协同驱离,传递的绝非单纯战术信号。它宣告:太平洋中部不再是美日“后院”,中俄舰队有能力、有决心在任何远海捍卫编队安全。所谓“第一岛链封锁”,在钢铁联合巡航面前已成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