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交付没航发,印度遭群嘲后做最差选择
4. 深层矛盾与结构性缺陷
军工自主化沦为口号:
"光辉"号称65%国产化率,但核心部件(发动机、雷达、弹射座椅)均依赖进口。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月产能仅1-2架,远低于年需40架的目标。
莫迪政府虽呼吁"发动机自主",但国产化项目持续失败。
地缘政治孤立加剧困境:
美国因关税战限制技术输出,俄罗斯因制裁无法提供钛金属,印度在西方与俄之间进退两难。
中国歼-10C、歼-35等战机形成的战略压力,迫使印度仓促展示"产能"以安抚国内,却适得其反。
结论
印度在遭遇"无发动机战机"群嘲后,仓促选择与法国合作研发新引擎,本质是供应链断裂与技术封锁下的应急之举。然而,法国缺乏大推力军用引擎的研发经验,印度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加之长期存在的"三条腿"(美、法、国产)发动机战略全面崩溃,使得该合作被视为"特朗普式的最差选择"——即押注于技术能力存疑的合作伙伴,反映出印度国防自主化陷入深度困局。未来若法印引擎研发受阻,印度战机项目恐面临全面瘫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