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贲张!歼-20长春航展死亡交叉震撼核解析
但千万不要以为飞行员成了旁观者!恰恰相反,在编队间距不足10米的情况下,飞控系统会主动“让权”给飞行员——因为AI再强也无法完全预测复杂气流扰动和长机瞬时动作。这时需要人类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行微操,就像F1车手在弯心精准控制油门弧度。
三、肉身神明:飞行员如何扛住5个G的“泰山压顶”?
表演时观众看到的是飞机翩若惊鸿,看不到的是座舱里正在发生的生理极限挑战。
在两机交汇的瞬间,飞行员要承受高达4-5G的过载——相当于被四五个自己压在身上,血液瞬间涌向双脚,大脑因缺血产生“灰视”(视野缩小)。此时还要完成推杆、蹬舵等精细操作,容错率接近零。
这意味着什么?我国歼-20飞行员必须经过航天员级的抗过载训练。他们穿着抗荷服,要通过持续30秒的8G离心机测试(普通人3G就会晕厥),还要在旋转、倒悬中完成仪表判读。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培养的“蓝天老司机”们,每个动作背后是上千小时模拟器训练和实机迭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编队交叉时的视觉陷阱:当两机以大于30度夹角交汇时,人类视觉会误判相对速度。飞行员必须抛弃本能反应,完全信赖仪表数据和长期磨合的团队默契——长机与僚机之间的对话简练到如同摩尔斯电码:“东风,拐两”“明白,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