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弹射时代王者:东大“福建”号重塑海战规则
二、体系协同:空警-600与歼-35的“双剑合璧”
“福建”号的另一颠覆性突破在于多机型电磁弹射协同作战。空警-600预警机、歼-15T重型战机与歼-35隐形战机首次实现同舰电磁弹射起降,构建了覆盖预警、制空、打击的全维度航母编队体系。尤其空警-600的弹射成功,使东大航母编队首次具备“远程态势感知-隐身突防-精确打击”的闭环能力。
笔者需特别指出,歼-35的隐身设计与电磁弹射的结合,重新定义了海上突防战术。其雷达反射截面(RCS)据推测低于0.001平方米,配合电磁弹射赋予的高速离舰初速,可大幅缩短暴露时间,突破敌方防空网络。而美国F-35C因依赖滑跃或蒸汽弹射,起飞阶段易被侦测,战术隐蔽性天然逊色一筹。
三、工业实力:从追赶到领跑的“东大速度”
东大航母技术的爆发并非偶然。从2012年辽宁舰服役,到2025年“福建”号实现五代机电磁弹射,东大仅用13年走完了美国半个世纪的航母发展历程。尤其“福建”号从开工到海试仅耗时6年,而“福特”号从铺设龙骨到首次部署耗时12年,且至今未解决弹射系统可靠性问题。
这种效率背后是东大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优势:中压直流电网来自船舶重工集团,歼-35的涡扇-19发动机由航发集团攻关,舰载综合射频系统由电科集团研发……而美国“福特”号的弹射器供应商通用原子公司,曾因技术瓶颈多次延误交付。笔者注意到,东大军工体系已形成“需求-研发-制造-测试”的高效闭环,这是技术迭代速度超越美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