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烽烟:透视以胡“超音速博弈”背后攻防密码
二、以军“外科手术式”反击:科技霸权的暴力美学
面对挑衅,以色列的报复来得迅猛而精密。5月5日凌晨,20架F-15I战机在电子战机与加油机的护航下,以2000公里超远距奔袭直扑也门荷台达港。这场行动堪称现代空战的教科书:
电磁迷雾:EA-15电子战机率先压制胡塞雷达,瘫痪其S-75防空导弹与GPS干扰系统,为后续机群撕开安全走廊;
精确点穴:50枚GBU-31钻地弹精准摧毁港口起重机、油库与巴吉尔混凝土工厂,掐断胡塞物资补给命脉;
体系碾压:E-3预警机实时监控战场,配合美军卫星情报实现“发现即摧毁”。
然而,这场耗资数亿美元的空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胡塞武装在数小时内便通过移动发射车补充导弹,并利用地下掩体保存战力。更令以军尴尬的是,其引以为傲的F-35I隐身战机全程缺席——面对胡塞老旧的防空体系,隐身性能反而因维护成本过高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