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十年磨一剑,却要面对巴铁隐身战机降维打击
一、数据链:现代空战的“神经中枢”
当印度飞行员还在用无线电吼着“11点钟方向敌机”时,巴基斯坦的歼-10CE早已通过Link-17数据链,在平显上看到了三维坐标、速度矢量甚至武器挂载信息。这背后,是两国防空体系代际差异的残酷写照——信息战时代,数据链就是制空权的DNA链。
以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为例:巴方ZDK-03预警机如同悬停高空的“上帝之眼”,370公里探测半径覆盖克什米尔全境。当印度苏-30MKI刚爬升到作战高度,其雷达反射特征已被转化为二进制代码,通过Link-17瞬间分发至歼-10CE、枭龙Block3乃至地面红旗-9BE导弹阵地。这种“传感器→决策→射手”的闭环,让巴方实现了从“看见即摧毁”到“感知即歼灭”的跃升。
反观印度空军,3架“天空之眼”预警机还在用着以色列雷达+印度国产数据链的“缝合怪”组合,指挥“光辉”战机时数据传输速率仅有Link-16的1/5。更魔幻的是,斥资88亿美元引进的“阵风”战机,竟与自家预警机“语言不通”,只能靠飞行员手写坐标、语音通话——这种操作,堪比用摩斯密码指挥无人机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