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冲突剖析!一颗地雷引爆百年积怨“火药桶”
看官们,今天笔者就带各位深入这团骤然升腾于东南亚丛林上空的硝烟,拆解这场在百年积怨上爆发的泰柬边境武装冲突。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但脉络清晰可循,咱们就按“听风的蚕”一贯的路子,从根儿上捋,往细节里抠。
一、导火索:一颗地雷引爆百年积怨的“火药桶”
7月16日,泰国一支14人的边境巡逻队在泰柬边境冲博地区(坐标WA 220 861)踩中了致命陷阱。三枚俄制PMN-2反步兵地雷轰然炸响,瞬间造成三名泰军士兵重伤,其中一人被迫截肢。泰方反应激烈,直指这是 柬埔寨方面“新布设” 的、油光锃亮毫无锈迹的地雷,严重违反《渥太华禁雷公约》。柬方则强硬反驳,称地雷是“历史遗留物”,并反指泰军 “非法越境” 才触雷。这颗地雷,如同火星溅入了干燥百年的火药库,瞬间点燃了围绕柏威夏寺及其周边4.6平方公里争议土地的世纪恩怨。
百年疮疤:柏威夏寺的归属拉锯战:这座矗立在525米高摩艾丹崖顶(马夸山)的千年古刹,俯瞰柬埔寨平原,战略价值不言而喻。9-11世纪由吴哥王朝建造,后曾被暹罗(泰国前身)占据。1904年法暹协议将其划归法属柬埔寨,1907年《法暹边界条约》地图划分模糊,埋下祸根。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虽将寺庙本体判归柬埔寨,但对周边4.6平方公里区域的主权归属却未明确,成为至今无解的“死结”。此后数十年,双方在此摩擦不断(2008年、2011年、2025年5月),边境长期紧张。
外交决裂:从口水仗到断交边缘:地雷事件后,泰代理总理佩通坦(有报道称普坦拿)政府迅速升级反应:降低外交关系级别、召回驻柬大使、驱逐柬驻泰大使、关闭边境口岸和检查站。两国外交关系瞬间降至冰点,为后续军事冲突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