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突防!拖鞋军的逆袭让西方军工神话破产了
四、导弹背后的地缘博弈:拖鞋军如何改写中东规则
胡塞武装的逆袭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计算的地缘棋局。其位于也门的战略位置(距以色列2000公里)让以军难以地面压制,只能依赖空袭,而胡塞则通过红海航道掐住国际贸易咽喉。
导弹袭击目标的选择极具符号意义:本-古里安机场承担以色列60%国际货运,节假日袭击(如5月4日独立日补假)导致百万人涌入防空洞,社交媒体疯传的避难视频形成二次心理打击。迫使汉莎、法航等37架国际航班转降塞浦路斯,变相实现“空中封锁”。
伊朗的幕后支持是关键推手。胡塞武装作为“抵抗之弧”一员,获得伊朗的“海巴尔谢坎-2”导弹技术和北斗导航系统,但更核心的是其道义优势——将巴勒斯坦问题与军事行动捆绑,赢得阿拉伯世界支持。当荷台达居民面对以军空袭的废墟誓言“袭击不会让我们屈服”时,胡塞已从“拖鞋军”蜕变为多维打击力量。 然而,军备竞赛的恶果正在发酵:以色列紧急增产“箭-3”导弹,沙特跟进,中东军事开支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