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百亿大单背后,埃尔多安的野心藏不住了!
骨架勉强(气动与材料): 得益于早期与洛克希德·马丁的合作(后来因购买S-400被美国踢出F-35项目),土耳其学到了一些五代机的气动设计和隐身涂料技术。KAAN的气动外形确实有模有样,像那么回事。但隐身涂料的持久性、维护性,复合材料机体的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都是巨大的问号。没有经过长期、严苛的试飞验证,所有这些都停留在纸面性能上。
总结一下:KAAN就是一个用欧美七八十年代的“心脏”、借来或拼凑的“大脑”,套上一个模仿来的“隐身外壳”的混合体。它距离一款成熟的、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五代机,差了多少个KF-21?答案显而易见。
3. 印尼为何“入坑”?土耳其的“阳谋”与印尼的“算计”
那么问题来了,印尼人傻吗?当然不傻。能拿出100亿美金的国家,决策层绝不是傻子。他们之所以签这个看似荒谬的合同,背后有自己的小九九。
土耳其的“毒药般”的诱惑: 土耳其开出的条件,对印尼这种渴望建立自主国防工业的国家来说,几乎是无法拒绝的:技术转让、本地组装、协助建立生产线。 这意味着,印尼希望用这笔天价订单,不仅买到飞机,更买到技术,实现本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和中国当年“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有点像。
印尼的“骑驴找马”心态: 和韩国合作KF-21闹掰,让印尼意识到完全依赖一个技术来源的风险和受气。土耳其此时伸出“橄榄枝”,条件更“优厚”(至少纸面上),姿态更“平等”,给了印尼一个摆脱韩国、另起炉灶的希望。他们或许觉得,和土耳其合作,自己能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更深度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