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战机30年磨一剑,莫迪航空强国梦被谁坑了?
07 斯坦航空,印度军工的拖后腿专业户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生产能力令人担忧。就连技术相对成熟的第一代“光辉”,原计划2025年2月底前交付11架,结果一架都没能完成。
这种延迟部分归因于美国F404发动机的供应问题。但更重要的是HAL自身的管理和生产效率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印度一边吹嘘“光辉”MK2能超越“阵风”,一边却在加速采购更多的“阵风”战机1。这充分说明印度空军对国产战机的不信任。
08 莫迪的野心与现实,印度制造的困境
印度总理莫迪将“光辉”战斗机奉为实现国防自主化战略的基石。他不仅亲自搭乘“光辉”战斗机飞行,还称赞它是“印度航空航天实力日益增强的象征”。
但在实际行动上,印度政府却大规模采购外国战机。除了已经到货的36架“阵风”外,印度还计划追加采购114架。届时印度空军的“阵风”总数将达到176架。
这种矛盾行为反映了印度在国防自主化过程中的困境:雄心勃勃的目标与薄弱工业基础之间的巨大差距。
目前,印度空军约有31个战斗机中队,远低于42个中队的预定目标8。随着米格-21的全面退役,这一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